欢迎访问股市行情鑫东财配资公司!

股市行情鑫东财配资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大盘股票配资网

保险到底该买啥?3种必买保险推荐:百万医疗险、意外险、重疾险

时间:2025-11-07人气:作者: 股市行情鑫东财配资

<股市行情鑫东财配资>保险到底该买啥?3种必买保险推荐:百万医疗险、意外险、重疾险

身边总有人问:“保险到底该买啥?”“之前买的保险,感觉钱花得不值”“怕踩坑不敢买,真出事了又后悔”。其实保险没那么复杂,核心就两件事:该买的别漏,不该踩的坑别跳。今天用大白话跟你说透,不搞专业术语,看完就能照着选。

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区别_用经济学分析保险_保险选购指南

先明确一个原则:保险是用来“兜底”的,不是用来赚钱的。那些又能保障又能理财的产品,大概率是“两头不讨好”——保障不够用,收益也没多少,还得花大价钱。普通人买保险,先把“保命钱”的保障做足,再考虑其他的。

这3种保险,普通人一定要买(按优先级排序)

1. 百万医疗险:看病花钱的“兜底网”

这是最该先买的保险,没有之一。一年花几百块,就能撬动几百万的医疗额度,不管是住院、手术,还是重疾需要的特殊治疗,只要超过一万左右的免赔额(相当于自己先花的钱),剩下的合理费用都能报。

重点看这几点:保障范围要包含住院医疗、特殊门诊(比如肾透析、癌症放疗)、门诊手术、住院前后门急诊;续保条件一定要好,最好是“保证续保6年/20年”,就算当年理赔过、身体变差了,也能接着买;报销比例尽量选100%报销,还要包含医保外的药品和治疗项目。

别买那些“限定医院”“报销比例低”“续保条件模糊”的产品。比如有些百万医疗险只报医保内费用,真用到进口药、先进治疗技术,还是得自己掏钱,等于白买一半。

2. 重疾险:大病后的“生活补贴”

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不一样,百万医疗险报的是看病花的钱,重疾险是确诊合同里约定的重疾(比如癌症、心梗、脑中风),就一次性赔一笔钱。这笔钱可以用来弥补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、康复护理费用,甚至还房贷、养孩子,不用为钱发愁。

买的时候别贪多求全,先看“核心重疾”的赔付条件,比如癌症、心梗这些高发重疾,理赔要求是不是合理(有些产品会加苛刻条件,比如癌症必须是晚期才赔,别选);保额一定要够,一线城市至少50万,二三线城市30万起步,不然不够覆盖损失;缴费期限尽量选长一点(比如30年),一方面每年保费压力小,另一方面更容易触发“保费豁免”(比如缴费期间确诊重疾,剩下的保费不用交了,保障还在)。

别被“重疾多次赔付”“附加一堆轻症中症”的产品忽悠,优先把保额做足,再考虑其他附加责任。比如花同样的钱,能买50万保额的纯重疾险,就别买30万保额还带一堆附加责任的,关键时刻保额才是王道。

3. 意外险:日常风险的“保护伞”

意外险最便宜,一年几十到几百块,能保意外身故、意外伤残、意外医疗。不管是上班路上摔了、做饭烫伤了,还是运动受伤住院,都能用上。

重点看这3点:意外医疗要包含社保外费用,报销比例越高越好,免赔额越低越好(最好是0免赔);伤残赔付要按“伤残等级”比例赔,不是只赔身故(有些垃圾产品只赔身故,伤残不赔,别踩坑);职业类别要匹配,比如经常出差的销售、高空作业人员,要选对应的高风险职业意外险,普通意外险不承保,就算出事也不赔。

别买那些“长期返还型意外险”,比如交20年、保30年,到期返还保费的。这类产品保费贵好几倍,保障还不全面保险到底该买啥?3种必买保险推荐:百万医疗险、意外险、重疾险,比如意外医疗额度低、不含社保外费用,纯属花冤枉钱。

这5个坑,90%的人都踩过,赶紧避开

1. 坑一:把“理财型保险”当保障买

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区别_用经济学分析保险_保险选购指南

很多人被销售忽悠,买了分红险、万能险、增额终身寿当保障,说“又能理财又能保病”。其实这类产品保障功能极弱,比如分红险的重疾保额可能只有几万,真出事了根本不够用;理财收益也不确定,合同里只写“保底收益1.5%左右”,所谓的“高分红”都是画饼,最后可能连定期存款利息都不如。

记住:先买百万医疗险、重疾险、意外险这三类保障型保险,等保障做足了,手里有闲钱,再考虑理财型保险。

2. 坑二:保额太低,等于没买

有些人觉得“买了保险就行”,花几百块买个10万保额的重疾险、100万保额的百万医疗险,真遇到大病,10万重疾险不够弥补收入损失,100万百万医疗险看似多,但如果是长期治疗,可能也不够。

保额的核心原则:重疾险≥30万(一线城市≥50万),百万医疗险≥200万,意外险≥50万(家庭支柱建议100万以上)。别为了省钱降低保额,不然真出事了,保险起不到兜底作用。

3. 坑三:健康告知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

买健康险(百万医疗险、重疾险)都要填健康告知,比如有没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既往病史。有些人为了能买到保险,故意隐瞒健康情况,觉得“熬过两年等待期就没事了”。

其实保险公司理赔时会查病历、体检报告,只要发现隐瞒健康情况,就算过了等待期也会拒赔,之前交的保费也白交了。正确做法:如实告知,能买就买,不能买就选“智能核保”“人工核保”的产品,或者换其他健康要求宽松的产品,别心存侥幸。

4. 坑四:只给孩子买,大人裸奔

很多家长把所有预算都花在孩子身上,给孩子买一堆保险,自己却啥也不买。其实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,一旦大人出事,没了收入,孩子的生活费、教育费、房贷都成问题,到时候就算孩子有保险,也没人能承担保费和家庭开支。

正确顺序:先给家里赚钱最多的人买齐保险,再给老人和孩子买。孩子可以先买百万医疗险+意外险,经济条件允许再加重疾险,不用追求一步到位。

5. 坑五:重复投保,浪费钱

有些保险是“补偿型”的,比如百万医疗险、意外医疗,就算买了多份,也只能报销一次,不能重复赔钱。比如买了两份百万医疗险,看病花了10万,最多只能报10万,不会报20万。

别以为买得越多越好,重复投保只会浪费保费。比如已经有了公司的团险(包含住院医疗),可以先看看团险的保障范围和额度,再补充百万医疗险,不用再买一份一模一样的住院医疗险。

最后说几句实在话

买保险没有“最好的产品”,只有“最适合自己的”。比如身体健康的年轻人,可以选性价比高的纯保障型产品;身体有小毛病的中老年人,可以选健康要求宽松的产品;经常出差的人,要重点关注意外险的交通保障。

另外,买保险前一定要看条款,别光听销售说。重点看“保险责任”(保什么)和“免责条款”(不保什么),比如有些重疾险不保“原位癌”用经济学分析保险,有些意外险不保“猝死”,这些都要提前看清,避免理赔时扯皮。

还有,保险不是买了就不管了,要定期复盘。比如结婚、生孩子、换工作后,家庭责任变了,保额可能不够用,需要及时加保;之前买的产品续保条件不好,有了更好的选择,可以考虑替换。

最后想问问大家:你现在买了哪些保险?有没有踩过上面说的坑?或者你还想知道哪种保险的选购技巧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也给身边准备买保险的朋友提个醒,别花冤枉钱!

标签: 保险   医疗险   重疾险   意外险   理财   健康  

本类推荐